2月26日上午,我校召开2020年度科技与乡村振兴推动工作网络会议。副校长赵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处负责人、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刘秀杰主持,各二级学院负责人、学校各科研平台负责人参加。
刘秀杰首先传达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本着全面发动、求实重效、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抓好三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加强品种技术推广;三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在稳产保供、春耕备耕中强化科技支撑工作。随后,刘秀杰针对我校2020年科技工作要点进行了布置,一是依靠机制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强高水平成果产出能力;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另外要配合人事处完成推进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配合党办、校办完成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区域合作交流,做好对口支援,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并要求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为后续科技工作打基础、创品牌。
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晶介绍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分工及专家委员会名单,并就《乡村振兴行动计划》进行了说明,提出了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的“1567”工程,即1个目标、5项原则、6个计划、7大工程。明确了2020年乡村振兴研究院工作要点: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雄安新区建设、健康中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推进特色合作项目的实施。加强天津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依托重点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建立3-5个乡村振兴研究院产业分院。加强校重点培育智库建设,打造地方特色新型智库。持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和科技帮扶工作。举办全国性农业农村特色智库建设高端学术会议。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驻村扶贫工作。以科技项目为载体,服务雄安新区、甘肃、河北承德等对口支援地区。
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白东清就我校与静海区开展合作工作进行了部署。科技处副处长徐大为及其他工作人员就目前项目申报、论文发表、知识产权等工作相关政策调整进行了说明。与会人员针对目前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进行了集中学习及讨论。
赵辉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会议召开的比较及时,对全校科技和乡村振兴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动员作用,网络音频会议的形式也非常好,非常方便,可以在后续的工作中适当推广。希望科研主管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要统筹抓好教学与科研工作,统筹抓好校内工作和社会服务工作,承担起农业院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就相关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做好疫情防控,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指导。全体科技人员要根据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认真学习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的相关批示。疫情当前,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针对春耕备耕工作多多开展非接触式技术指导,保障科技对整个农业生产的支撑,确保农产品供应,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作用。二是压实责任,抓好学校科技工作。认真分析学校科技形式,深挖国家级和横向项目潜力。针对各项要点工作单独召开专题会研究布置,将所面临的问题想深、想透。鼓励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团队建设以及跨学院、跨学科的团队建设,与国家级的团队开展密切合作,频繁交往,与国内外同行多多交流,争取和利用各方资源。全体科技人员要自加压力,重视科研质量,要通过科技工作培养人、培养团队。科研工作要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要考虑学校的整体工作突破点在什么地方,成果要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要依据国家导向,考虑做的科研是否有意义,是否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给予了关注,是否针对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是否聚焦农业农村发展需求,科研工作是否接地气。三是认真学习研究新出台的几个文件,做好学校相关工作的部署。针对教育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印发的几个关于SCI论文、科技评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文件,要认真学习研究,将文件精神理清吃透,依据天津市即将出台的办法,结合我校实际,配合人事处等部门做好我校岗位聘任、职称晋升、专利资助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四是落实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需求。好多问题是从产业的实际需求中提炼出来的,鼓励老师走下去,与实际相结合。乡村振兴研究院要为刚入校的青年教师创造与企业合作的机会,想办法为其创造条件,让他们迅速成长,不断壮大我校的科技队伍,整体科技工作就会越来越好,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