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是天津农学院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通过采集新疆野生白灵菇后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得的种质选育而成,2018年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登记,登记号“津登食用菌2018001”。

该新品种菌盖扇形,白色,直径11厘米~17厘米不等,肉较厚,菌盖厚1.5~2.5厘米。菌褶延生,着生于菌柄部位的菌褶有时呈网格状;菌柄侧生或偏生,偏短,约2厘米~3厘米。菌丝生长温度以22℃~26℃为宜,长时间超过28℃菌丝易老化,大于30℃易烧菌;接种后100天左右出菇,可出两潮菇,第二潮菇产量较高。子实体不耐高温高湿,低温冷藏可保质45~60天,质地脆嫩,口感细腻。

经人工接种体鉴定,白灵菇TN01对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褐斑病表现中抗(MR),对青霉菌、木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抑制率分别为46%和53%。在出头岭镇中峪村进行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白灵菇TN01单产384.32 g/袋,对照品种中农1号单产339.77g/袋,对照品种ACC50869单产259.42 g/袋。

该品种在天津市的栽培区域占有率达50%以上在天津蓟州区年推广种植50亩以上,出菇早、产量高,亩产达9960kg;与传统主栽品种相比,单棒增产50g,亩增产1000kg。年产鲜菇49.8万kg;实现产值597.2万元;经济收益益248.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