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果是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贝类增养殖与生态修复团队”郭永军研究院,在国家现代农业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资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天津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系统研究了硬壳蛤基础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特征,突破了硬壳蛤亲贝性腺促熟、幼虫孵化和培育、采苗、苗种中间培育和池塘养殖等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以“基础研究-高效育苗-池塘养殖”为主线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硬壳蛤规模化苗种繁育和池塘养殖技术工艺,在天津地区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化技术体系和产业链。

利用群体选育技术已成功选育出硬壳蛤速生、红色和白色3个G1代新品系。其中,速生品系相较于红色和白色品系,体质量生长速度分别提升了50.51%和61.33%。目前已完成G1代选育工作。2021-2023期间,共计人工繁育7批次,累计催产硬壳蛤种贝重量1610斤,累计获得D型幼虫108.5亿粒,壳长1mm以上稚贝20.78亿粒,出苗率69万粒/m3。并移至海升公司室外平面流培育系统进行中间培育,大规模苗种已投放各示范基地获示范户池塘进行养殖。对不同硬壳蛤养殖模式及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

团队在天津地区示范推广硬壳蛤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技术,总示范面积达到2875亩,投放苗种合计17980斤(约2158万粒)。养殖模式涵盖了硬壳蛤池塘单养、硬壳蛤-南美白对虾混养等多种模式。共新增产值503.9万元,新增利润205万元。在硬壳蛤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10余篇。授权相关专利8项,主持制定了《硬壳蛤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B12/T 1029-2023)天津市地方标准,已于2023年6月15日正式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