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立桐 男,1972年生,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天津市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天津市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农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栽培岗位专家,津甘双地科技特派员。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政协西青区第八、九、十届常委。2012年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5年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天津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干部、武威市优秀科技特派员。
一、教学工作
主讲“食用菌学”、“微生物学”等课程,编写《食用菌栽培学》等教材。
二、科研工作和获奖情况
主持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2项。主持完成了“循环利用型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应用”、“杏鲍菇三级菌种制备与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及废菌糠再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棕色蘑菇设施栽培优良菌株筛选及关键技术研究”、“蓟县食用菌产业技术集成与应用”、“食用菌菌渣再利用技术示范与推广”、“不同灭菌方法对真姬菇培养料营养及生长的影响研究”、“食用菌优良品种及产业关键技术示范与推广”等项目研究。
目前在研有天津市科技局项目“食用菌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提升与示范”、“甘肃天祝县食用菌产业关键技术升级与示范”,东西部科技协作项目“食用菌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在完成项目中,“食用菌工厂化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双孢蘑菇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及多糖分离方法研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食用菌高效栽培及菌糠再利用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
三、发表论文与授权专利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不同介质对真姬菇菌种保藏效果的对比”、“几种真姬菇菌种保藏方法的保藏效果对比”、“不同类型菌种对杏鲍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液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后熟期对子实体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灭菌方法对蟹味菇栽培料酶活性的影响”、“白色金针菇液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等论文22篇;获“一种适合苇蘑生长的液态培养基及其应用”、“一种高密度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培养基”、“一种棕色蘑菇高密度液体发酵方法”、“一种双色真姬菇栽培方法”等授权发明专利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