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网站
 首页 | 部门概况 | 理论学习 | 科研平台 | 科技项目 | 合作交流 | 科技成果 | 专家团队 | 科技政策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家团队>>专家风采>>正文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徐晓燕
2024-04-26 15:32     (点击: )

   

   

徐晓燕,198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农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会员。天津农学院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中国环境学会重金属污染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全国畜牧业绿色低碳科技服务专家,天津市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徐晓燕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子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各类项目20余项。在 Ecotoxicol Environ Safety、Sci Total Environ、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其中SCI收录15篇,EI 5篇,授权专利6项,著作2部。  

思想坚定,积极为党献计献策    

作为一名九三学社会员,徐晓燕认真履行九三学社会员职责,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思想坚定,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工作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积极参加九三学社及统战部组织的活动等。  

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徐晓燕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对科研的执着、认真精神去感染同学。在课堂中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尽可能穿插本学科的最新前沿动态,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去,能使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并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她更是格外关照,在各方面给予帮助,近几年先后多次被评为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科技创新,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在国家大力倡导坚持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之下,徐晓燕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落实高校的责任担当,寻求技术突破,遵循生态系统原理,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指引下,针对农业有机废弃物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大胆探索。研发出了利用环境昆虫与微生物联合高效处理农业废弃物,实现了农业的循环高效、绿色发展。由于其突出的研究成果,徐晓燕被聘为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首批畜牧业绿色低碳科技服务专家,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工作专家,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专家和天津市化肥使用零增长行动专家,天津市生猪产业体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岗位专家。2018年10月8日徐晓燕教授受邀在中央电视台《乡村振兴规划大讲堂》进行了讲授,2018年11月27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科技苑》栏目对其研究成果的应用进行了30分钟的专题报道。其开发的沼液生态还田种植水稻技术被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司采纳并在全国推广。  

不辞辛苦,全心全意服务企业    

作为农业科技人员,徐晓燕同志能够把科研成果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指导企业建成了全国第一条全自动化利用黑水虻处理鸡粪的生产线,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目前有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等多国企业需求技术指导合作。徐晓燕常年服务于企业,在宝坻大钟农场、里自沽农场、滨海新区北大港农场等企业和农业合作社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土壤问题,她亲自实地调查,取样分析,解决土壤板结,土壤养分缺乏等问题。2017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企业科技特派员,2022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  

无私奉献,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作为天津市科委科技帮扶骨干特派员和天津市农委委派宝坻区科技帮助专家,徐晓燕教授带领团队近几年先后组织了10余次大型的技术培训会,累计培训农户和科技人员超过1000人次,多次深入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在她的努力下,几年中将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的新技术在宝坻、西青、蓟县推广到了200多位农户中,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解决了乡村的畜禽粪污环境污染,实现了绿色循环农业的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徐晓燕教授扎根产业一线,围绕低碳生态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与推广,实现农业生产生态良性循环,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亮点。守住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以美丽乡村扮靓美丽中国的内在肌理,展现天农人的精神和担当。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津农学院科技处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2379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