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网站
 首页 | 部门概况 | 理论学习 | 科研平台 | 科技项目 | 合作交流 | 科技成果 | 专家团队 | 科技政策 | 下载专区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专家团队>>专家风采>>正文
发扬“三牛精神”,助力奶业振兴--张学炜
2024-04-26 15:37     (点击: )

张学炜,1986年参加工作,现任天津农学院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学院三级教授。数年来,他一直专注于乳牛学与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领域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践行着“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三牛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在奶业科技创新、专业人才培养和服务“三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先后获评“天津市十大青年改革科技先锋评选活动青年科技新星”“ 天津市首届优秀青年人才奖” “ 天津农学院优秀教师”“ 天津农学院优秀党员”“ 天津农学院脱贫攻坚科技帮扶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坚守初心,扎根学校,做春风化雨,孜孜不倦培育农业专门人才的“老黄牛”

1986年7月,他于西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本科毕业,以优异成绩选择了天津农学院,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专职从事养牛学的教学工作,三尺讲台,一站就站了37年。他刚来天津农学院的时候,300余亩的校园内只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一个2层行政楼和一个学生食堂。那时的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从无怨言,坚守初心,扎根学校,甘做春风化雨,孜孜不倦培育农业专门人才的老黄牛。他秉持敏学切问,躬勤耕稼校训;坚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天农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和成长诠释着农学院的进步,见证着农学院的发展。建校之初,学生没有教材,他协助王福兆老先生起早贪黑,撰写《乳牛学》教材,在一年多时间里爬格子誊写书稿超过50万字,于1988年8月由国家科技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也成为他入职后参编出版的第一部教材。以此为鞭策,他不断进取,结合科研成果的取得,先后参与或主编出版了20余部专业著作,其中包括《乳牛学》(第二版)、《牛生产学》(第二版)、《牛生产学》(第三版)、《牛生产学实习指导》《反刍动物营养学》9部高校教材,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教学内容。2009年后他负责全日制兽医学学术硕士动物性食品安全方向和全日制畜牧学专业硕士学位点建设,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开拓性地讲授《动物性食品安全生产》课程,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大纲和教案。学生实验实习需要条件,他先后参与校内实验奶牛场建设,开辟了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天津奶牛发展中心和天津市海林养殖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武清试验站)等校外实践基地,筹建了反刍动物营养及饲料营养评价实验室及加拿大奶牛饲料营养评价与健康养殖研究中心等平台,无论冬夏他经常带领学生深入基层参与生产实习、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多次带队参加牛精英挑战赛和动物科学技能大赛并获奖。2013年以来,他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为指引,参与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农业高校新农科建设,国家一流专业和新专业评审、国家和市级一流课程评审中发挥应有作用;参与和指导本院设施畜牧专业、畜牧学学科及硕士学位点建设,他坚持教书育人为己任,以德树人为根本,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春风化雨,既上接天线又下接地气。他利用自身优势,先后开展中加、中美、中荷国际合作,多次应邀出访加拿大、美国、荷兰,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参加中国奶业协会、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和国家奶牛技术体系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他心系学生,善为人师,甘为人梯,先后做本科学生班主任工作20年,培养研究生15名。他和学生亦师亦友,得到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不断深造,不停探索,做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紧跟国际奶业前沿的“拓荒牛”

大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在科研领域,他勇于攀登,敢于担当,不断创新,甘做勇于创新紧跟国际奶业前沿的拓荒牛。为此,他不断挑战自己,1999年9月至2007年6月,他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了微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又前往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利用北美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科研条件进一步对植物饲料的化学营养、分子结构以及在反刍动物体内的营养代谢调控、CNCPS和NRC模型以及高能光源同步辐射加速器Synchrotron技术进行了系统学习,掌握了奶牛营养代谢及饲料营养评价的国际前沿,并通过开展高端国际合作将整套理论和技术引入国内,对天津市奶牛场常用饲料进行了系统性评价和应用分析。通过专业的不断跨越和学科的不断交叉,形成了集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分析化学为一体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全方位辩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以来,他通过参与《乳牛学》教材的编写和承担农业部高产奶牛饲养管理规范的应用与推广项目,较早地将高产奶牛散栏管理阶段饲养技术和犊牛室外栏养早期断奶技术引入天津,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的单产水平和犊牛繁殖成活率;通过主持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在国内较早开展奶牛专家决策系统和奶牛专家咨询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把计算机技术普及到奶牛养殖行业和企业,显著提高了奶牛场经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通过主持和承担天津市科委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天津市农委重大科技引进项目、天津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农业部公益性奶业专项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领本市奶业企业在标准化奶牛场建设、奶牛精细化管理与精准饲喂以及优质奶生产等方面快速进步,同时开创了奶牛“床舍一体化”模式,将牛粪制作成牛床垫料,大幅度提高了奶牛福利,减少了奶牛疾病,为奶牛健康养殖,节本增效和绿色发展创出新路。工作期间高质量完成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天津市科技奖励8项,其中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天津市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取得国家科技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

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做为民服务,扶贫攻坚推动地区奶业振兴的“孺子牛”

在他的心里,他不仅是一名高校教师,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更好地落实为民服务的宗旨,他长期奔波于本市奶牛场,活动于实验室和牛棚之间,不计得失,甘于奉献,坚持不懈进行科技帮扶,甘愿做一头振兴奶业的孺子牛。由于服务面广,使得他身兼数职。曾担任天津市政府咨询专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动物福利与健康养殖分会理事长、天津市奶业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顾问、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天津市武清区奶业发展顾问等,他还是天津市骨干科技特派员天津市现代奶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长期参与奶业技术培训和行业项目决策咨询等工作。本着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智慧高效高质量发展、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本市奶业企业开展紧密合作,贯彻“用优质草、养健康牛、产放心奶、赚良心钱”的理念,针对我市奶业区域布局畜牧业五年发展规划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我市及周边规模化奶场标准化建设、牛群改良、精准饲养、科学管理和健康养殖做出突出贡献以技术顾问身份,助力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实现泌乳牛平均单产超过12吨,助力天津市武清区个体奶牛养殖技术实现整体推进,使天津奶业整体跻身全国领先行列。2017年以来,多次应邀赴西藏、新疆、甘肃、青海、陕西进行奶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为推动中西部奶业合作,帮助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他坚信,“三牛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红色基因,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在“迈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今天,“三牛精神”必不可少。作为一名一生从事养牛的教授,他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践行“三牛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不负韶华,继续前进,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津农学院科技处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23792176